中国民主同盟眉山市委员会 >> 思想建设 >> 统战知识


中国致公党简介

   中国致公党(简称致公党),于1925年在美国旧金山成立,原为华侨政党组织,建国后发展成为以归侨、侨眷中的中上层人士为主组成的政党。主要创始人有:司徒美堂、陈其尤。

 

    致公党与海外洪门有历史渊源关系。洪门是明末抗清秘密社会里的会堂组织的总称。在多次反清起义、尤其是太平天国失败后,大量洪门人士纷纷前往美洲、澳洲和南洋各地,洪门组织也就在这些地区发展起来。1876年,洪门致公堂在檀香山正式成立,接着洪门致公堂在美洲普遍出现。190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加入致公堂并对之进行改造,使之由一个封建帮会改变成一个有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进步组织,并为辛亥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。1923年10月,致公堂总部在旧金山召开"五洲洪门第三次恳亲大会",司徒美堂等人第一次正式讨论改堂为党的问题,决定组织中国致公党。1925年10月,"五洲洪门第五次恳亲大会"即中国致公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旧金山举行,正式成立中国致公党,通过了党纲。

 

    1931年10月致公党二大在香港举行,美洲洪门负责人司徒美堂参加了会议,会议提出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,训令全体成员一致参加抗日。此后在抗日的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和政治活动中,致公党人和华侨积极捐款,大力声援。致公党的抗日救亡活动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,受到中国共产党的高度重视。在"八一宣言"中,中共提出愿与之合作。太平洋战争爆发后,在香港的致公党总部停止活动,但党员的抗日斗争未曾停止。1947年5月,致公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香港举行。陈其尤、陈演生、黄鼎臣等参加会议,会议通过了政纲、党章、大会宣言等。三大是致公党发展中的一个转折点,使该党成为一个新民主主义的政党,走上了与共产党合作、接受共产党领导的道路。1948年5月,致公党响应中共的"五一"号召,并发表宣言,号召侨胞支持祖国的革命。1949年9月,致公党代表陈其尤、黄鼎臣等参加了政协一届全体会议,参与制定《共同纲领》,参加选举中央人民政府。新中国成立后,致公党的组织从海外转移到国内。致公党于1950年、1952年、1956年、1979年、1983年、1988年、1992年、1997年、2002年分别召开了第四、五、六、七、八、九、十、十一、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。

 

    致公党初建就为祖国的民主、富强和维护华侨的合法权益而斗争。二大时,提出反蒋抗日的主张,积极支持国内的一切抗日救亡运动。致公党三大要求政治、经济民主,反对一党专政,成立民主政府,坚持反对内战,争取民主和平。新中国成立后,致公党确认以《共同纲领》、政协章程的总纲为政治纲领。进入新时期以来,致公党切实履行参政议政、民主监督职能,积极开展智力支边、科技扶贫等活动,协助和监督有关部门落实侨务政策,反映侨情,维护归侨、侨眷的合法权益和海外华侨的正当利益;发挥自身优势,积极协助政府引进资金、人才、设备,促进对外贸易;接待侨胞、华人来华探亲、旅游、讲学;出访有关国家和地区,加强与华侨及友好华人团体的联系,为国家的改革开放、现代化建设和促进祖国统一作出了贡献。2002年12月,致公党十二大确定的政治纲领是: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,学习实践"三个代表"重要思想,切实履行参政党职能,坚定不移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,坚决贯彻执行"一个中心,两个基本点"的基本路线,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面旗帜,团结全体党员和所联系的归侨侨眷、归国留学人员及海外侨胞,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,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、完成祖国统一、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,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。

 

    致公党的发展范围是归侨、侨眷中的中上层人士和其他有海外关系的代表性人士,以及其他方面有代表性的中高级知识分子。目前,致公党在全国17个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建立了组织,有党员2万2千余人。

 

    历任主席为陈其尤、黄鼎臣、董寅初;现任名誉主席是董寅初,主席是罗豪才。 


    出版有《中国发展》和内部刊物《中国致公》,设有中国致公出版社。 


    摘自2002年各民主党派全国代表大会文件选编


地址:四川眉山    电话:028-38195572   传真:028-38195572
Copyright © 2014 中国民主同盟眉山市委员会 All Rights Reserved.